
9月以来,北交所上市公司迎来一波机构调研热潮。曙光数创、开特股份、万通液压等多家上市公司相继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披露了近期接待机构调研的情况。从调研重点来看,产品研发、技术储备及市场拓展成为机构高频关注的三大议题,折射出市场对北交所企业成长潜力的高度关注。
核心产品持续发力
多家北交所公司上半年凭借核心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相关业务营收实现显著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得益于新一代C8000浸没液冷产品逐步部署以及冷板液冷行业渗透率的提升,曙光数创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3.23%,其中,浸没液冷收入同比增长212.82%,冷板液冷收入同比增长42.36%。
曙光数创表示,上半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下降主要是收入结构变化导致,2023年ChatGPT问世以前,公司收入主要来自浸没液冷收入,随着生成式AI对算力需求的增长,冷板液冷渗透率快速提升,公司抓住市场机遇,积极布局互联网、运营商、金融等市场,截至上半年,冷板液冷收入占比已经达到公司总体收入近一半。
开特股份主营业务为传感器类、控制器类和执行器类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上半年,公司执行器类产品需求持续增加,销量上升,产品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77.41%,销售占比由上年同期的36.67%提高至44.91%。“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执行器的使用场景和使用数量越来越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开特股份称。
万通液压上半年境外业务表现亮眼,公司境外收入同比增长41.24%。万通液压表示,公司通过持续优化产品适配性及性能表现,深化与海外客户的合作,三大产品出口收入均实现增长。油气弹簧产品在国际市场实现突破,定制化产品已逐步量产交付。
威贸电子表示,上半年,公司有多个汽车类项目实现量产,如商用物流车电池包线束、吉利银河和领克等新能源车型充电枪组件、国产空气悬架线束总成等;还获得多个新项目定点,如零跑汽车高压控制线束、华为尚界智能充电枪组件等。
研发能力不断增强
多家北交所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核心技术,不仅优化现有产品性能,还拓展了技术的应用边界,为后续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6月份,曙光数创推出了相变冷板液冷解决方案。曙光数创介绍,液冷散热技术根据与芯片等电子元器件接触方式不同分为直接冷却和间接冷却,直接冷却包括单相浸没液冷和相变浸没液冷,间接冷却包括单相冷板液冷和相变冷板液冷。公司表示,相变冷板液冷解决方案可以解决单相冷板水质和材质兼容导致的菌落、电化学腐蚀、结垢以及水质泄露导致的损坏服务器等问题,比单相冷板液冷方案解热能力提升15%以上。
万通液压上半年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5.93%。公司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关节用高精度高可靠性行星滚柱丝杠、超大负载工业机器人创新型油气分离平衡装备等新产品,加大机器人、智能驾驶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的研发投入。
远航精密深耕于镍带、箔以及电池精密结构件行业近二十年。“公司当前核心推进极薄镍基材料的研发与客户配合工作。该类材料厚度要求突破至10微米以下,较原有产品线实现关键技术升级,可进一步适配更高精度的应用场景需求。”远航精密董秘徐斐表示。
开特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现有管路温度传感器等产品已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液冷场景,可实现对空调冷媒管路、热系统冷却液管路的温度监控。同时公司拥有相关发明专利为液冷系统温度监测提供技术支撑。当前公司正加大研发力度,推动该产品向计算中心、储能系统等场景拓展。
市场拓展有序推进
不少北交所公司明确下一步发展规划,聚焦订单转化与市场开拓两大方向,把握行业机遇,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曙光数创当前在手订单充足,公司财务总监、董秘崔鹏洋表示,受项目实施周期影响,收入确认存在波动性,参考以往情况,四季度收入通常占全年60%以上,以当前项目进展看,全年收入增速有望维持上半年水平。从订单结构看,浸没液冷收入占四成左右,冷板液冷收入占五成左右,剩余为风冷模块化产品及其他。其中,浸没液冷客户以政府、国有企业为主,冷板液冷收入主要来自互联网、金融、运营商及IDC厂商,互联网行业占冷板液冷收入的一半左右。
光刻胶树脂核心原料厂商佳先股份表示,子公司英特美在稳固原有大客户的同时,正在开拓其他客户。“半导体光刻胶产业链客户群集中、门槛高,目前仍以原有客户为主。在订单方面,三季度还在谈判,预计四季度有望取得结果。”佳先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
开特股份正在全力推进募投项目建设与云梦电子扩能项目产线设备的安装调试,力争尽快投产。公司近年来陆续获得如电装、翰昂、马瑞利等新客户的认证并批量直接或间接供货,“通过与这些客户合作,有助于公司产品更快进入全球市场。此外,国外主机厂出于降本考虑,开始使用中国的零部件产品,未来境外市场有机会实现进一步扩大。”公司称。
无锡晶海积极拓展特医食品和微电子清洗用氨基酸市场。公司表示,中国是全球氨基酸消费大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国内医药、食品、饲料、保健品、化妆品等氨基酸应用领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各个氨基酸下游领域将对氨基酸产生大量的需求。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