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支招:这几种农产品助你度夏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小暑时节,暑气渐盛,宣告盛夏的临近。此时,天气不仅炎热,且多雨潮湿,人体气血津液消耗加剧。7月3日,记者采访了第四届国医大师、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黄瑾明,探寻小暑节气后的养生之道。
饮食养生方面,黄瑾明教授认为,虽适度食用生冷食品利于防暑,但过食寒凉易伤阳气,应以温热饮食为主,注重凉热搭配。宜选择消暑宁心、健脾祛湿的清淡食品,如六堡茶、普洱茶、酸梅汤;莲藕、冬瓜等滋阴清热食材;性质平和的猪肉或凉性鸭肉。气虚者还可饮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或肉桂配中药煎成的代茶饮。此外,壮族、瑶族喜爱的手打油茶,能温通谷道、祛除寒湿,也是不错的选择。
居住环境与睡眠也对养生同样重要。睡眠宜遵循《黄帝内经》“夜卧早起”原则,随太阳起落作息,疲劳时可午睡。辅以天阴阳穴位按摩,睡前醒后用掌心对准肚脐顺时针旋转,女子49次,男子64次,以达保健效果。
至于出行,小暑后暑湿偏盛,不宜剧烈运动。可选择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或公园散步半小时,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